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岗底村 >> 岗底村简介

 岗底村简介

 

    岗底村,位于河北省内邱县西部太行山深处,全村169户,570口人,8000亩山场,180亩耕地。十几年来,岗底村本着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大搞以景观生态建设为核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培育生产食品,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4年以前的岗底村,贫困困扰着世代沉睡的村民。“九龙岗下叮当响,傻愚穷名传四方,天上下雨灾害多,荒山秃岭象和尚,糠菜树叶半年粮,光着脊梁睡土坑”是当时最形象的写照。大山和交通不便阻挡了大部分村民走向外界、寻求发展的道路,封闭的意识把村民的眼光局限在人均3分田上,那里的岗底人,人均年收入不足几十元,人均粮食七、八十斤,吃粮靠国家,花钱靠贷款,住房三、四户人家挤在一个院落里,每当做饭时,大烟熏小烟燎,腾腾烟气呛得人直咳嗽,不少人因此得了气喘病,哑巴聋子成群。人们出门一身黄土,进门一脸黑灰,本村姑娘往外嫁,外村姑娘很少光顾这些寒窑。因此,封闭-贫困-落后-更封闭……,生活,文化的沉淀,形成了世代不能打破的恶性循环。
    1984年以来,岗底村在河北农业大学生态专家于宗周教授的指导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先进理论,本着整体优化、主导产业、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结合岗底村的实际,十七年如一日,进行了全面的景观生态建设。一是实现了山场的高标准治理。在坡度小于25度的坡面上整成了田面宽2米,深1米的水平沟,种植了苹果、板栗;在26度-35度的坡面上整成了1.5米见方的大果坑,种植了板栗;在36度以上的坡面上整成了0.5米见方的小小鱼鳞坑,栽种了刺槐,侧柏等用防林。二是实现农田变果园。在现有的180亩农田上全部栽上了苹果树。三是通过有效的生物链,解决了高效牧业和植树的矛盾。发展了圈养型的小尾寒羊,实现了果园间种的牧草,利用牧草养小尾寒羊,羊粪进沼池,沼气碴还田的良性循环。四是建设了高效的水利。十几年来,建设地上地下水库、各种塘坝、挡水坝等防灾抗灾工程,引水上山,对果树进行有效灌溉,引进双管增雨防雹高射炮,增强了抗灾能力。五是优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了高标准街道,统一了布局,建设了以单门独院楼房为核心新农村建设,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六是明确了主导产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苹果、板栗两大主导产业在岗底村日益明确成为岗底村主要的经济源。
    岗底村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帮助下,还全面培育实施了苹果生产技术。一是引进培育新品种。引进新世界、藤牧一号、红噶拉等最新品种,选育了富岗一、富岗二两个富岗特色品种。二是实施施肥和病虫防治措施。在施肥上,采用以有机肥(饼粪、猪羊粪、土杂肥等)为主,以硼、锌等微肥为重点,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状况进行合理施肥,侧重夏季修剪,严格疏花疏果,实行苹果套袋。在病虫防治上,采取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刮皮等)、生物防治(利用螵虫治蚜虫等)、特异农药(灭幼脲3号、9281等)、很好的实现了无农药污染。三是实施提高外观品质措施。使用流果技巧、套袋技术、铺反光膜技术等综合措施,提高果面着色率,促使果型端正。
    岗底村在景观生态建设和苹果生产中创出了“五统一分”的治山办法和“五分一统”的管山办法。“五统一分”是: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管理。“五分一统”是: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力责任、分级独立核算;统一品牌销售。
    十七年的景观生态建设和苹果生产,共动土石方13.8万方。形成了“洋槐头,板栗腰,水果脚,沟谷农田种苹果,梯田树下种牧草,草喂羊,粪产气,气渣还田好肥料,旱能蓄,涝能徘,旱涝无灾害”的良性生态循环体系。高标准治理山场7500亩,没有再能治理、再能栽树的空间了,发展果树2600亩,种植果树10余万株,其中苹果900亩,杉木1400亩,其他果树300亩,用防林4900亩。建设地上地下水库6座,各类塘坝18座,引水上山,有效灌溉面积2600亩,引进双管增雨防雹高射炮2门。修筑了长2500米、平均宽4米、平均高12米的浆砌护河坝,修通了长12公里、宽5米、比降小于15%的环山路。富岗山庄山场的植被覆盖率由1984年的26%提高到现在的90.2%,林木覆盖率用1984年23.5%提高到现在的86%;人均收入由1984年的8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其中人均林果收入达2200元,占总人均收入的73.3%。富岗山庄培育的苹果,注册了“富岗”商标,极品果卖到了50元一个,被国人称为“天价”。富岗苹果获得了中国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食品证书,获得‘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河北著名商标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
    岗底村在景观生态建设和苹果生产方面的成绩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首肯。先后被国家绿委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被财政部授予“全国小流域治理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并立碑纪念。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在岗底村视察,对岗底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称岗底村为“太行山中一颗星”。德国经济专家林达先生和达母斯教授在岗底村考察时,看到治理后的山场和果树感到非常惊奇,称“中国农业的奇迹”、并以此为模式启动了在内邱县山区的扶贫项目——脱贫与发展实验区(EZE)。
    岗底村的景观生态建设和苹果生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兄弟省市县的乡村纷纷来富岗参观,学习富岗经验和技术,大搞当地的山场开发,发展生产。富岗的经验和技术已在河南、辽宁及本省的赞皇、临城、邢台、沙河等地得到推广,辐射100余万亩。河南省济源市政府参观学习团在富岗山庄参观后,激动的在留言薄上写到“寓公故乡在济源,寓公精神在富岗”。
    全国劳动模范、岗底村领路人杨双牛满杯信心的筹划自己的未来。他说,从2001年—2005年富岗山庄利用五年时间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一目标。实施三大战略是:一是实施产业战略,把岗底建成无公区、无污染果品的生产科技园区。二是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把岗底建成生态、果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三是实施果品深加工战略,把岗底变成、无污染的果品加工园区。一个目标是:实现岗底村的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