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达到16319元。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双牛,以首推“持证下田”,造就富岗苹果传奇,获2010年邢台十大新闻人物称号。图为杨双牛(左三)在颁奖现场。
编者按
在河北甚至全国果品业,一提起“富岗”这个品牌知之者众。
富岗集团是我国经济林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销售的富岗牌苹果,1999年获世博会银奖、2006年获得“北京奥运推荐果品”唯一的一等奖,并获“中华名果”称号。
2008年,富岗苹果被确定为奥运会专供苹果。直径95毫米以上、单果重
企业化、标准化生产
富岗集团在带头人杨双牛的带领下,主动打破沿袭多年的传统种果模式,在市场大潮中主动推行标准化生产。
2004年,富岗公司请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的专家教授,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了生产标准,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对施肥、浇水、整枝、防病虫、疏花疏果等环节制定了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将生产过程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轨道。
富岗的管理层认为推广标准化的过程就是推广新技术的过程,就是让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过程,更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在富岗生产工序就像工人手中的一张图纸,使果农像工厂里的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在128道标准生产工序的基础上,富岗又在生物防控病虫草害、增施有机肥、土壤背景、周边环境、清洁水源等方面增加25道硬关,生产出了有机苹果,每公斤增值2元,每亩果园增收6000元。
股份制、一体化经营
富岗集团推行资产股份制、经营一体化将农村产权模式和经营模式改革有机统一,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富岗一开始就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路子,村民成立了自己的“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果农管理果树,公司营销苹果,果农是公司的东家,公司是果农的伙计,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输,统一储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富岗与果农利益的“一体化”,使果农对公司非常负责任,千方百计种好树、交好果;富岗集团对农户也非常尽职尽责,成立物流部、生产技术指导部,管技术指导、管果袋等物资供应,对果农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现了果农与公司同心同德,和谐共赢。
开放型、集团化发展
富岗集团采取开放式、集团化经营,解决了资源不足的矛盾,加快了生产规模的扩展,放大了产品的优势,抢占了高端消费市场,带动了周边发展。富岗集团变过去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变以本村果园为主为带动周边果园乃至全省果园共同发展为主。富岗集团连接邯郸、邢台、石家庄等3市6县15个乡镇391个村的5万亩果园约1.8万户果农,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加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010年,在原有3000吨气调库的基础上又投资新建1000吨的气调库,冷链销售保证消费者一年四季吃上富岗苹果。目前,富岗集团正在运作上“阿里巴巴网”,把专卖店设在4亿网民的家门口,实现一“网”网尽天下,把客户做大,把富岗做强。
绿色化、信息化种植
品牌是质量、品质、信誉的标志,是市场的认同,是对消费者的承认,富岗做品牌如做人,视品牌为生命。富岗集团成立不久,就注册了“富岗”商标,投资100万元建立了苹果安全追溯系统。消费者进入富岗公司网站,输入标签码,就能查到苹果在生产、物流、销售各个环节的安全信息,大到果农管理过程、果园位置、环境指标,小到打几次杀菌剂,打药时间等果品监测数据。在每一个富岗苹果上,追溯系统中收录的安全信息多达59项。如果哪个苹果出现问题,不仅可以追溯到果园,还可以追溯到果农本人,实现了果园以“户”为单位,产品以“个”为单位的全程绿色监控。安全可追溯制度,提高了果农责任意识,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3500亩苹果标准园好果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80%以上,优质果率提高了10%,病果率、虫果率、日灼果率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
科学化、品牌化种植
有人说“吃富岗苹果就是吃名,吃派,吃味,吃鲜,吃营养,吃绿色;送富岗苹果,就是送绿色,送品位,送温馨,送健康。”这反映了富岗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为防假冒,富岗集团又注册与富岗近似、类似的商标37个。为了让消费者奔着富岗品牌而来,他们聘请河北
科学化、专家化管理
果品生产的标准化,最根本的是果农的知识化、专业化,没有高素质的果农,标准园不会长久,富岗实现了“持证下田”。2009年,富岗集团借助邢台市农业学校“送教下乡”,送100名果农上了中专班。果农农闲上课,农忙下田,足不出村就可学习并获得中专毕业证书。2010年又跟农校签订协议,请
项目化、集约化建设
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保障。富岗舍血本增加投入,用先进技术武装,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富岗集团自筹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标准园建设的前期投入,建立集雨窖38座,加固加高水库
短评:
河北作为一个果品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产品总体品质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人力基础和优良的自然条件,多种果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环抱京津两大高端消费市场,完全有条件建成中国高端果品产业基地。
但是河北的果品的增值水平却不高,在全国与同等省市相比,远远地落在后面。以2009年的统计数字为例,河北果品的亩均果品产值1572元,山东却达到了亩均4508元。
小规模,大群体分散经营的模式让河北的果品龙头太小,龙身太短,龙尾不活。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转变发展方式,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富岗模式,走品牌之路,作为做强河北果品产业的重要举措。在全省11个设区市,每个市根据自己的优势培育一个高端果品品牌,打造一批现代化的果品龙头企业,加快拓展果品高端消费市场,将河北建成中国高端果品产业强省。
11个市就是11个富岗,这带给河北果品业的不仅仅是龙头,是市场,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突破。
这种突破,就是复制富岗模式,要突破传统、突破固有经验,突破理念和经营方式。
富岗的今日将是河北果品业的明天。
摘自《中国林业新闻网》(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孙阁 通讯员 耿立烽) (编辑: 闫琳)